靈棋經 正德間刊本

書名:靈棋經
版本:明正德間刊本(1506-1521年)

一、版本考略

此本為《靈棋經》現存最早刻本之一,刊行於明武宗正德年間,屬明代中期坊刻精品。其版本特徵如下:

  • 版框尺寸:約高28釐米,寬18釐米,版式疏朗,四周雙邊,白口,單魚尾,版心鐫「靈棋經」及頁碼。
  • 字體風格:採用趙體軟字寫刻,筆畫柔美,帶有明代館閣體餘韻,避諱「弘」「寧」等字,符合正德間刻書規制。
  • 版畫插圖:卷首附「靈棋紋樣圖」一幅,詳刻十二棋子紋飾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離、艮、兌、日月星辰、圓方、陰陟、剛柔),線條精細,鎏金紙張印製,顯示當時坊刻工藝之精。

二、內容提要

《靈棋經》為中國古代占卜典籍,專述「靈棋占法」,以十二枚棋子(各刻「上」「中」「下」字樣)擲壺成卦,配以繇辭解卦。正德刊本內容包括:

  1. 占法源流:述黃帝戰蚩尤時作靈棋占,後傳至張良、諸葛亮,強調其「通神決疑」之效。
  2. 卦象系統:收錄125卦繇辭(每卦由2-4枚棋子組合而成),如「大橫庚庚,餘錢橫財」「小口啾唧,訟獄鬥訟」等,文辭古奧,多引《周易》《尚書》典故。
  3. 實占例案:附錄歷代占驗故事,如「郭璞占雨」「管輅斷獄」,以證靈棋之驗。

此書與《焦氏易林》《歸藏易》並稱「三式占卜」,對後世術數影響深遠。

三、作者與傳承淵源

  • 作者之謎:書首題「漢東方朔撰,晉郭璞解」,實為偽托。考其文風,當為唐宋間道士所纂,托名漢晉方士以增權威。
  • 思想淵源:融合象數易學與讖緯之學,以「氣感而應」釋占卜原理,體現漢代以來符應論的餘續。

四、版本價值與流傳

  1. 文獻學價值
    • 保存明代靈棋占法的原始面貌,較清代《四庫全書》本多「棋子紋飾圖」及「占誦咒語」,更近實占。
    • 校勘精審,如「大橫庚庚」條,避宋本「玄」字訛誤,直書「大橫」而不改字,顯示明代坊刻校勘之嚴。
  2. 流傳與影響
    • 此本為當時建陽書坊「余氏勤有堂」所刻,流行於江南地區,士大夫多以之為「瀟灑清玩」。
    • 清代收入《道藏輯要》,但道光間重刊時刪改「占誦咒語」,故正德刊本為研究明代術數之珍本。
  3. 現存狀況
    • 據《中國古籍善本書目》,此書存世僅五部:中國國家圖書館、上海圖書館、北京大學圖書館、日本內閣文庫、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各一部。
    • 國圖藏本有「錢謙益印」「柳如是」藏印,蓋為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舊藏,後歸清宮天祿琳琅,鈐「乾隆御覽之寶」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」諸印。

五、學術評價

  • 李約瑟《中國科學技術史》稱其「體現明代數術與易學結合的典型範式」。
  • 日本學者澤田瑞穗《增訂懷德堂叢書》將此書與《斷易天機》並列,視為明代象數易學的雙璧。

此本為研究明代術數文化、占卜史及出版史的珍貴資料,其占辭簡古,至今仍為術數研究者所重。

点此下载

白雲深處人家網站更新歷史記錄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